甘肃武威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金沙高速公路大队
一、党建品牌名称:
党建红、荧光黄、公安蓝、畅通绿
二、名称内涵:
红色:红色树先锋、敢担当、严执法、锻造“党建红”交警队伍。
黄色:黄色增温度、优服务、暖人心、构建“荧光黄”服务体系。
蓝色:蓝色显忠诚、保安全、勇奉献、激发“公安蓝”蓝盾情怀。
绿色:绿色塑和谐、保畅通、善作为、创建“畅通绿”交通环境。
三、主要措施:
党建引领同推进
以党建为引领,以业务为抓手,做到党建与业务同研究、同部署、同推进,促使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双融合、双提升,时刻保持树先锋、敢担当、严执法,锻造“党建红”交警队伍良好形象。
优质服务暖人心
积极打造有温度的交警队伍,提供优质的服务,着力构建“荧光黄”服务体系,经常性组织民辅警奔走在辖区道路周边的企业、村庄、学校,收集整理群众所愿、所盼,积极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担当勇为显忠诚
强化党建引领,积极创建党员示范岗,将党建工作与忠诚、安全、奉献相互融合,以党建带队建成效推动新时代公安交管工作创新发展,用实际行动践行“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铮铮誓言。
四、已取得成效:
今年以来,武威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金沙高速公路大队党支部始终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打造“党建红、荧光黄、公安蓝、畅通绿”党建品牌,不断锤炼全体党员民辅警党性修养和忠诚品质。
标定党建品牌,突出工作亮点
紧紧围绕支部品牌创建,共组织开展集中学习42场次,开展警示教育6次,开展执法规范化培训3次,举办“全警实战大练兵”52次,轮训民辅警400余人次。查处各类交通违法272起,有效净化了路面通行秩序。
以党建促业务,激发蓝盾情怀
紧紧围绕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减量控大”工作要求,排查治理安全隐患点7处,下发《隐患整改建议书》11份,开展事故消防和事故处理演练2次,召开“一路多方”联席会议8次,签订警医、警保合作协议书各1份,辖区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平稳有序。
坚持党建引领,形成宣传大格局
积极开展“美丽乡村行交通安全巡回宣传”“一盔一带”“一老一少”及进机关、进学校等宣传活动,共组织交通安全宣传活动46场次,发放宣传资料3万余份,在新媒体平台刊发图文信息6500余篇(条),曝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12次,各类报刊、网站、电视台累计刊登稿件18篇,推送手机提示短信54000余条。
山东省济南市公安局
一、党建品牌名称:
警徽耀黄河
二、品牌理念:
擦亮“警徽耀黄河”品牌,制度建设是关键。在全市层面,济南市公安局创新实施“黄河安澜·生态警务”,科学谋划“1166”总体工作思路和“一廊两带三区多点”总体生态警务布局;创新“生态卫士”机制,明确市局、分县局和派出所三级222名“一把手”为“生态警长”;创新黄河派出所一体联动机制,实现7个黄河派出所与黄河河务局常态一体高效联动;创新部门单位联建共建机制,与自然资源等部门建立联建工作站120个,有效解决了行刑衔接等问题。各分县局也都建立了完善的体制机制。比如,天桥区公安分局创新三级七类“生态警长”目标责任机制,深化社区“警格+网格”融合赋能,实现“生态要素入格管理,生态警长网格支撑”;济阳区公安分局加强黄河派出所标准化建设,联合黄河河务、城乡水务等职能部门,建立“1+9”党建共建模式,积极推动社区党建下的“警网格”融合。
擦亮“警徽耀黄河”品牌,数字化平台是重要依托。漫步在平阴黄河沿岸,智能监控设施随处可见。平阴县公安局大力推进“智慧黄河”数字化平台建设,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5G、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统筹县域沿黄40公里生态带的“空、天、地”多维感知手段,构建“智慧黄河”数据、服务、应用三大体系,建设智慧黄河统一门户、数字黄河、数字庄园、重点项目管理四大系统,实现黄河防汛抗旱的智能预警,以及河道水情、水质、大气环境等信息的数字孪生呈现。在历下区公安分局,天下第一泉风景区派出所聚焦“智慧机制”,打造“生态警务智慧平台”,利用中心警务站监控大屏开展线上指挥、线下处置;对辖区内各个生态要素、治安重点进行数字化标记,构建“智治数字化”应用场景,形成“生态治理一张图”。
擦亮“警徽耀黄河”品牌,离不开以打促防能力的不断提升。济南市公安局组织开展“黄河生态保护·雷霆行动”“昆仑2023”“严厉打击黄河流域破坏森林及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猎鹰行动”等专项整治行动,擦亮了“黄河安澜·生态警务”品牌。莱芜区公安分局围绕采砂采矿、水上交通运输、渔业捕捞、猎捕野生动物等破坏生态环境重点领域深入摸排整治,与相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对破坏湖泊生态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坚持“零容忍”,严厉打击私挖乱采、偷排废液垃圾、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等违法犯罪行为;森警支队充分发挥生态警务主力军作用,严厉打击破坏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违法犯罪,近三年更是实现森林火案全破,侦破率达100%。
三、主要措施:
今年以来,市公安局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警徽耀黄河”党建品牌强力引领“黄河安澜·生态警务”工作,全面实施“六大工程”,有效服务和保障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在济南落地落实。2024年3月,“警徽耀黄河”党建品牌被市委评为优秀党建品牌。
施凝心铸魂工程。市公安局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用好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第一议题”学习、“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形式,深入系统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并组织各单位负责人和青年理论学习小组代表列席市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并交流学习心得,带动各级理论学习深入开展。市局党委把公安工作置于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全局中去思考、定位、谋划,制定“1166”总体思路和“一廊两带三区多点”生态警务布局,定期召开调度会推动任务落实,承办省公安厅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现场观摩交流座谈会,以实际行动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见效。全市公安机关创新“政治夜校”“青年讲堂”“女警先锋宣讲团”等形式载体,鼓励推荐“生态警长”“生态警员”走上讲台,结合工作交流学习感悟和实践经验,切实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
实施固本强基工程。大力推进党支部评星定级管理,以沿黄派出所为主体实施“一支部一品牌”,创建“党员活动室”“黄河主题馆”,开展“忆荣光·聚力量·建新功”讲述活动和“暖警心·砺斗志·创辉煌”送奖上岗活动。每周推出两期《建功正当时》主题海报,宣发功模民警、标兵能手110人次,开展专项表彰送奖上岗12次,进一步激发全警奋发有为、干事创业的热情。依托“黄河安澜·生态警务”联建工作站,建立公安、黄河河务、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园林林业、市场监管、文化旅游等流域管理机构、行政主管部门参与的“党建联盟”,健全政策理论联学、党建活动联办、党建阵地联建、业务工作联动“四联”机制,以党建联建推进协同共治,奏响新时代黄河大合唱。
实施战力提升工程。紧紧围绕服务和保障黄河重大国家战略需要,秉承实战导向,建立“局长训练日”“班前训”等常态化训练机制,常态开展队列、综合体能、警务技能等专项训练230余场、3600余人次。开展快速拉动对抗210次、专题“红蓝对抗”23次、全流程全要素对抗175次,现场教学4000余人次。聚焦“十个能力”建设,举办全市公安机关生态警务建设专题培训班,邀请8名专家教授围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保护弘扬传承黄河文化、服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生态警务”传播创新等内容进行辅导。
实施文化聚力工程。推动黄河文化、公安文化融合发展,教育引导全体民警辅警传承弘扬“团结、务实、开拓、拼搏、奉献”黄河精神。组织开展“赓续红色血脉凝聚青春‘警’力”红色主题教育,联合山东警察学院举行“致敬公安英烈·激发奋进力量”清明追思公安英烈主题咏诵会,激励民警辅警从党史中不断体悟初心使命、汲取前进力量。举办“剑胆琴心·书香品读”阅读分享会,提升公安软实力和队伍整体文化素养。利用“七一”“十一”节点,组织“公安心向党·放歌新时代”合唱比赛,组织“警旗下的荣光”庆祝中国人民警察节主题合唱活动,唱响黄河保卫曲,弘扬公安正能量。
实施正风清源工程。把培树过硬的纪律作风作为一项基础工程,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组织召开全市公安机关警示教育大会,拍摄警示教育片《歧途Ⅵ》,通报2023年全市公安机关违法情况分析及典型案例。打造“沉浸式”廉洁教育基地,组建“泉警清风”廉洁教育宣讲队,深入基层25个单位开展36场次教育宣传活动,紧盯春节、中秋节重要节点,向全警发送廉洁提醒短信。开展政治督察和巡察工作,深入基层调研135次、个别谈话512人、明察暗访71次。以践行“四个抓落实”为主题主线深入推进作风建设,紧盯“五一”节日期间安保维稳,针对各类风险隐患排查开展暗访,查纠通报并整改一批“变形走样、麻木推脱、脱实向虚、敷衍应付”问题,及时消除队伍作风风险隐患。
实施攻坚提质工程。秉持“全域”思维,锚定目标、持续发力,做实做细“一廊两带三区多点”生态警务格局。完善严打整治体系,组建10个专项攻坚小组,始终保持对盗采河砂、盗伐滥伐林木、侵占河道、非法倾倒污染物等违法犯罪严打凌厉攻势。2022年以来侦破案件515起,查获“三有”及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1.4万余只(件),对生态环境领域犯罪形成强力震慑。完善治安防控体系,研发沿黄治安风险智能预警模块,全面推行路面人车巡、沿线视频巡、空中无人机巡“三巡”模式,筑牢黄河廊道“水、地、空、天”一体化安全屏障。完善生态治理体系,建设“生态要素数智管控平台”,构建具有济南公安鲜明标识的生态警务专题库,实现生态领域“要素一屏管控、风险一网感知、联勤一键响应、执法一链贯通”,推动由被动管控向主动治理转变,由单一分散治理向全域一体治理转变。
以上素材均整理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