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干了一整年,党建工作却总被说‘没亮点’‘缺特色’‘与业务两张皮’?”这是许多国企党建工作者的共同困惑。

在政策支持有力、实践探索丰富的背景下,为何党建工作难以“出彩”?答案或许藏在“品牌化思维”这四个字里。   

近年来,红帆动力通过服务500余家基层党组织的实践发现:党建工作要摆脱“零散化”“表面化”困境,关键在于以品牌为纽带,构建系统性、差异化的工作体系。


一、党建品牌:

不止于“名称”,更是企业发展的“红色引擎”

提到“品牌”,不少人会误以为是“起个响亮的名字、设计个亮眼的LOGO”,但真正的党建品牌远不止于此。它是党组织在改革发展、生产经营中核心价值、特色经验与未来目标的集中体现,是让党建工作“引领业务发展”的关键抓手。

为什么国企党建需要品牌化思维?

1.破解“碎片化”困境:国企党建常面临“党建活动与生产经营脱节”的问题,主题党日、党员教育、志愿服务等工作缺乏与企业战略的深度关联。品牌化思维能将零散工作串联成线,形成“党建引领发展”的一盘棋布局。

2.强化“辨识度”优势:同样是开展党建工作,品牌国企党建差异化的“标签”。例如,某能源国企党委以“红色机组”为品牌,将党员责任区设在发电生产一线,既保障了机组安全稳定运行,又让党建特色与生产任务深度融合。

3.促进“融合度”提升:品牌理念能推动党建与企业生产经营目标同频共振。如某装备制造国企以“党建+技术攻坚”为品牌,将党员先锋岗设在重大装备研发项目组,使党建工作成为突破“卡脖子”技术的“红色引擎”。

二、构建支撑体系:

让品牌从“概念”变为为企业发展“实效”

党建品牌的生命力,在于“有特色、能落地”,不仅仅是有品牌名称,更要有特色的党建品牌支撑体系。品牌支撑体系不是工作总结的简单罗列,而是“过去经验提炼+未来目标规划”的有机融合。

党建品牌支撑体系可从三方面入手:

1. 深挖“家底”:从历史实践中萃取“闪光点”

梳理特色经验:回顾国企党建过往工作,筛选与生产经营深度结合的做法。例如,某石油国企的“党员责任井”活动坚持10年,党员带头负责高产井管理,单井产量提升15%,这一经验可提炼为品牌下的“党员攻坚创效”子品牌。

聚焦职工反馈:从一线职工的需求中找方向。若调研发现“青年技术人才培养不足”,可将“党员导师带徒”纳入品牌支撑体系,让品牌真正服务企业人才队伍建设。

2. 锚定“方向”:以企业战略为导向规划路径

结合中心工作定目标:品牌建设需与企业改革发展任务结合。如某汽车国企围绕“新能源转型”战略,打造“党建+绿色智造”品牌,将党员创新工作室设在电池研发、智能驾驶等关键领域。

设定可量化的“品牌指标”:避免品牌空洞化,需明确“党建工作如何服务生产经营”。例如,“红色供应链”品牌可设定“党员带头降本增效1000万元/年”“供应链廉洁风险点排查覆盖率100%”等具体目标。

3. 串联“载体”:让每项工作都成为品牌的“支撑点”

拒绝“大水漫灌”:品牌支撑体系不是“所有工作都往里装”,而是选择与品牌理念高度契合的载体。例如,“匠心党建”品牌可聚焦技能比武、质量提升等活动,而非脱离生产的“纯党建”活动。

形成“品牌矩阵”:文化品牌下可设工作品牌,如“先锋领航”文化品牌可涵盖“党员技术攻关队”“青年党员创新工作室”“离退休党员政策宣讲团”等特色工作品牌,既突出重点,又覆盖企业各层面。

想让党建从“规范达标”到“创新领跑”,关键在于迈出品牌化建设的第一步。 如果你正面临“党建与业务融合难”“特色不鲜明”等困惑,不妨从梳理企业党建特色经验、锚定改革发展目标开始,让品牌成为党建工作开展的“导航仪”与“展示窗”。

自媒体矩阵

400-071-1921

全国免费热线

企业微信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