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层党建工作中,党建品牌的创建不仅是提升组织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途径,更是展现党组织特色、推动业务发展的重要载体。如何打造一个既体现政治高度,又能与业务深度融合、形成独特标识的党建品牌?本文将结合“融合公式法”,为您提供一套系统性、可操作的实践指南。


实践指南

一、明确品牌定位:

精准发力,聚焦核心

打造特色党建品牌的第一步,在于精准定位。这要求我们必须明确品牌的服务对象与核心目标,确保品牌建设的方向不偏、力度不减。在品牌创建过程中,不同部门应共同参与,形成共创,围绕组织的整体战略和业务重心,确定品牌的核心价值和定位。例如,若组织的核心业务是服务三农,那么党建品牌就应聚焦于此,体现服务三农的特色和决心。

二、融合多元文化:

红色基因与行业特色的交响曲

党建品牌的生命力在于其独特性,而独特性的来源之一便是文化的融合。通过共创方式,各部门共同挖掘和融合红色基因、行业特色、地域特色等多元文化要素,形成独具特色的党建品牌文化。这要求各部门放下部门壁垒,共同参与到文化元素的提炼和融合中来,确保党建品牌文化的丰富性和包容性。

三、运用融合公式法:

结构化组合,打造差异化品牌

在明确了品牌定位和文化融合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运用“融合公式法”来生成品牌名称。这一方法的核心在于“党建关键词+动词+业务关键词”的结构化组合。在共创过程中,各部门共同参与关键词的提炼和组合,确保党建品牌名称既体现政治性,又与业务深度融合。

党建关键词‌:体现政治性和党性,如“红”“党旗”等。

‌动词‌:作为连接党建属性与业务场景的核心,动词的选择至关重要。它既要能够体现政治性转化,将抽象理念转化为具体行动;又要能够场景化锚定,明确业务领域;还要能够传递价值感,强化品牌使命感。在共创过程中,可以鼓励各部门提出与自身业务相关的动词,以增加品牌的针对性和生动性。

‌业务关键词‌:聚焦单位主责主业,避免大而全的泛化表达。各部门共创出能体现核心业务的关键词。

通过这一公式,我们可以生成多个候选名称,并通过政治性、业务性、传播性三个维度的验证,筛选出最佳名称。

四、强化品牌符号:

视觉冲击力与文化传播

一个好的党建品牌,不仅要有响亮的名字,还要有鲜明的符号。在设计品牌标识时,我们要将党建元素与业务符号相融合,形成独特的视觉冲击力。此外,可以邀请各部门共同参与标识的设计、元素共创,确保标识既体现党建特色,又与业务紧密相关。

五、共创品牌生态:

故事赋能与文化IP的打造

品牌的建设不是孤立的,它需要构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各部门应共同参与品牌生态的构建,包括挖掘品牌故事、构建品牌阵地、开展品牌活动等。

‌挖掘品牌故事‌:通过模范人物事迹、历史转折事件等,赋予品牌以生命力和感染力。各部门可以结合自身业务,挖掘与品牌相关的故事,增加品牌的深度和广度。

‌构建品牌阵地‌:利用线上线下阵地,如宣传栏、网站、公众号等,展示品牌形象,传播品牌价值。各部门可以共同维护和更新这些阵地,确保品牌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广泛传播。

‌开展品牌活动‌:通过主题党日、志愿服务等活动,让品牌在实践中得到彰显和升华。各部门可以结合自身业务特点,策划和组织与品牌相关的活动,增强品牌的实践性和影响力。

通过这些努力,我们可以将党建品牌从简单的“名称”升维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广泛影响力的“文化IP”。

六、品牌共创价值:

激发团队协作与品牌认同感

共创党建品牌不仅有助于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品牌形象,还能激发团队协作精神和品牌认同感。在共创过程中,各部门通过共同参与和协作,能够加深对品牌的理解和认同,增强团队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时,共创品牌也能够促进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打破部门壁垒,推动组织整体业务的协同发展。

优秀的党建品牌应实现政治引领力、业务推动力、文化感染力的三重价值穿透。通过共创形式,各部门共同努力,以精准定位为基础,以文化融合为灵魂,以结构化组合为手段,以强化符号和传播力为关键,以构建品牌生态为目标,共同打造一批具有鲜明特色和广泛影响力的党建品牌!这些品牌将成为党组织政治属性的体现、推动业务发展的重要力量以及激发员工使命感、归属感的文化源泉。

在新时代党建工作中,协同共创党建品牌已成为提升组织效能、促进业务融合的重要路径。通过多部门协同参与,不仅能够汇聚各方智慧,更能打造出真正反映组织整体特色、具有广泛认同感的党建品牌。



自媒体矩阵

400-071-1921

全国免费热线

企业微信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