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旗帜、一枚标识、——当党建品牌从宣传栏的符号,真正烙印在群众心中,组织的凝聚力便悄然生长。

现实中,党建品牌常面临困境:标识难记、内涵难传、热度难续。如何破解难题,实现品牌“看得见、记得住、传得开”,成为提升组织力与凝聚力的关键。

步入党建品牌精耕创效时代,红帆动力提炼三大核心秘诀,为打造持久生命力的红色名片提供实践路径。


秘诀一:看得见——打造烙印深刻的“视觉图腾

党建品牌要抢占认知高地,第一步必须锤炼过目不忘的视觉符号,这是品牌最直观的“脸面”和无声的宣言。

实践启示一:融合核心元素

成功的党建品牌视觉设计关键在于融合党建核心象征与单位/地域特色。企业标识可融入业务符号(如工程齿轮、科技线条),地方标识则提炼文化地标或产业符号。如此既彰显党的属性,又塑造独特个性。

实践启示二:善用地域文脉

深挖地方特色(历史、产业、自然),将其精髓融入党建品牌标识和整体视觉体系。如:可将代表性历史文化遗产元素艺术化处理;特色产业区可创意设计产业符号。如此设计,能唤起本地人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彰显地域特色。


秘诀二:记得住——以故事与体验铸造“情感链接”


视觉符号打开了认知之门,情感共鸣与深度体验才是让品牌扎根心底的沃土。党建品牌不能停留在口号和标识层面,需要用鲜活的故事和沉浸的体验使其丰满、可感。

核心策略一:

培育会讲故事的“品牌大使”

打造专业化宣讲队伍:建立“选、育、管、用”的闭环机制。通过组织推荐与公开招募相结合,选拔政治素质好、表达能力强的党员、业务骨干、先进模范或熟悉地方情况的群众代表担任宣讲员。

创新宣讲内容与形式:避免照本宣科。深挖真实、鲜活的基层故事(攻坚克难、服务群众、推动发展),将政策理论、党史知识、品牌理念自然融入其中。探索多元化形式:如“理论+文艺”(改编小品、快板、戏曲)、“课堂+现场”(一线、田间、广场情景互动),让宣讲贴近群众、深入人心。

核心策略二:

打造沉浸式的“品牌体验场”

深挖文化基因赋能品牌:将党建品牌建设与地方特色文化、单位优良传统深度融合。例如,利用本地历史名人精神、红色资源、特色民俗等,打造具有文化底蕴的党建品牌活动和载体(如“XX讲堂”、“XX精神实践基地”),使党建品牌承载更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

推动品牌融入中心场景:让党建品牌标识和精神在日常工作场景、服务窗口、生产一线、重大项目现场、社区治理单元中“亮出来”、“动起来”。先锋带动,通过设立先锋岗/责任区、岗位建功活动,组织党员在服务解难中践行承诺。融入日常,将品牌理念嵌入便民服务、文化活动、环境整治等事务,使党员群众在接触参与中自然感知、认同、传播品牌,将其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实践力量。


秘诀三:传得开——构建生生不息的“传播生态”


品牌的持久生命力在于形成“自传播效应”,这需要构建线上线下融合、多元主体参与的立体化传播网络和长效运维机制。


线上阵地:打造新媒体传播矩阵

善用主流平台:充分利用单位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学习强国号等权威平台,作为党建品牌宣传的主阵地。定期发布品牌故事、活动动态、先进事迹、理论解读等内容。

创新内容表达:制作高质量的图文、海报、短视频、H5、直播等内容。聚焦人物故事、一线实践、成效展示,用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富有网感的方式讲述党建品牌背后的理念与行动。鼓励互动、分享、评论,扩大传播覆盖面。

建立线上社群互动:围绕党建品牌核心价值,建立线上学习交流群组(如党员学习群、业务研讨群、兴趣社群),定期组织线上分享、话题讨论、知识竞赛等活动,促进党建品牌理念在内部的深度交流与认同。


线下网络:

构建跨圈层联动体系

纵向融入业务链条:将党建品牌建设的要求和活动,深度嵌入到业务工作部署、项目管理、绩效考核等环节。设计与业务紧密结合的主题党日活动、技能竞赛、攻关项目等,让品牌价值在推动中心工作中彰显力量。

横向打破组织壁垒:积极推动与上级部门、兄弟单位、业务合作伙伴、社区、学校等建立党建联建(联盟不让提了)或共建关系。通过联合开展理论学习、主题党日、志愿服务、文化交流、业务合作等活动,共享资源、交流经验、共解难题,将品牌影响力辐射到更广泛的圈层。

打造特色实体阵地:建设集展示、教育、服务、活动于一体的线下党建品牌文化阵地(如党建品牌文化展厅、党群服务中心、红色驿站等)。使其成为对内凝聚党员、对外联系服务群众、展示党建品牌形象的实体窗口。


长效运维:

品牌的生命力在于持续浇灌

建立动态评估机制:将党建品牌建设工作成效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和党组织书记述职评议内容。定期开展党建品牌认知度、美誉度、影响力评估(可通过问卷、访谈、舆情监测等方式),收集各方反馈,作为优化党建品牌策略的依据。

确保内容持续供给:建立品牌故事、典型案例的常态化挖掘、整理和传播机制。持续关注和宣传在党建品牌引领下涌现的新人新事、取得的新成效新经验,保持党建品牌传播的热度和新鲜感。根据时代发展和中心任务变化,适时对党建品牌内涵进行丰富和深化。

推动开放合作借力:积极寻求与媒体、研究机构、文化团体等的合作,借助外部专业力量提升品牌策划、故事挖掘、传播推广的水平。通过合作举办活动、联合发布内容、参与评选等方式,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党建品牌建设是匠心与恒心的持久工程,旨在将品牌理念化为力量,让品牌标识赢得认同。

“看得见”建立身份,“记得住”缔结情感,“传得开”放大影响——三者合力,铸就品牌生命力。

当视觉标识烙进心里、品牌故事口口相传、品牌实践引领未来,党建品牌便成为凝聚的旗帜、发展的引擎、精神的灯塔,焕发持久红色力量。

自媒体矩阵

400-071-1921

全国免费热线

企业微信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